名家讲坛回顾|刘利:汉语复句研究中“既然”句的归类问题

发布时间:2024-05-24 来源: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2024年5月17日下午,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四十四期“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在文学院二楼中厅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利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点点手机版app文学院赵春利教授主持,点点手机版app文学院邵敬敏教授、周娟教授、刘亚男老师、外国语学院杨才英老师、广东财经大学张博老师、韶关学院丁新峰老师等六十余位师生共同倾听了学术讲座。

刘利主讲

本次讲座主题为“汉语复句中‘既然’句的归类问题”。首先,刘利教授基于语料分析提出“既然”和“如果”不易区分的问题,认为在古今汉语中都存在二者相互混用、发生交叠的情形,而现有研究对推论(既然)、假设(如果)和因果(因为)的之间关系尚未达成统一意见;随后,刘利教授从语言事实出发,详细讨论了汉语中“既然”和“如果”可以互换的语例,并从跨语言视角考察了二者在其他语言中的表现;接下来,又通过分析“既然”“如果”和“因为”在句法和语义方面的表现,进一步论证了“既然”与“如果”的一致性以及与“因为”存在的对立性;最后,刘利教授还谈了这一个案研究带来的学术启示。在两个小时的讲座时间里,刘利教授不仅详细分析了“既然”与“如果”“因为”之间的异同,而且通过这一个案研究,启发大家在语言研究中要充分重视语言实事,开阔学术视野,敢于质疑,努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赵春利主持

在交流环节,邵敬敏教授对刘利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并结合报告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点评:语料分析上精准细腻、研究方法上丰富多样、研究理念上科学严谨、研究视野上宽阔独到;赵春利教授、周娟教授认为,刘利教授对语言现象的阐释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运用的分析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讲座最后,刘利教授耐心解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讲座现场


Baidu
taptap亚洲点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