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下午,由点点手机版app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四十六期“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在第二文科楼100会议室举行。本次主讲嘉宾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过常宝教授,讲座由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程国赋教授主持,点点手机版app文学院闫月珍教授、刘茜教授、蔡亚平教授、曾肖副教授、宋小克副教授,协同创新中心讲师周曲洋、严欢,艺术学院吴倩博士等近六十名师生共同参加该讲座。
过常宝教授主讲
程国赋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诗言志”的相关研究展开,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旧材料,探讨“诗言志”的原始内涵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讲座伊始,过常宝教授分别回顾了闻一多《歌与诗》与朱自清《诗言志》中关于“诗言志”的观点,并分析了两位大家观点的立场和局限性。接着,过常宝教授以《尚书》《国语》《孟子》《左传》《汉书》《荀子》《毛诗序》等古籍中的材料,带领现场师生们进行了场景还原,体认汉朝以前“诗言志”的意涵演变。过常宝教授认为,最初《尚书》中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共同表达仪式参与者的宗教意愿,“志”属于宗教仪式本身,从而否定了“诗言志”作为一个文学命题的观点;并且从“诗言志”到“赋诗言志”再到“引诗言志”都在说“言”,即一种话语方式,与诗(学)无关,文学的“诗言志”则始于汉朝的《毛诗序》。
在讲座的交流互动环节,过常宝教授详细解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程国赋教授在最后做点评时指出,过常宝教授的讲座视角新颖,材料丰富,信息量大。过常宝教授通过对《尚书》《国语》《左传》等诸多旧材料的考察,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给现场师生读书、做学问等提供了很多启发,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最后,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