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回顾||詹文杰:从中希文明互鉴看柏拉图和孔子的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4-09-16 来源: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912日,由点点手机版app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点点手机版app文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第四十七期)在第一文科楼505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从中希文明互鉴看柏拉图和孔子的教育思想”,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詹文杰教授主讲。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文学院哲学研究所谢伊霖老师主持,共有100多名校内外师生参加。

谢伊霖老师简要介绍了点点手机版app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和文学院哲学研究所,并对詹文杰教授表示感谢。

詹文杰教授首先向师生们解释了当下的生活文化处境,那就是中西文化的共融已然构建了我们的身份和文化语境,而共融场域下对中西各自古典文化谱系的追溯,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批判和反省当前的教育状况。作为中希古典文明源头的教育大家,孔子和柏拉图的教育理念对后世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可谓巨大。

他从文化概念入手,列举了柏拉图和孔子提出的一系列概念,诸如善的理念与天道、爱智者与君子、哲学家王思想与君子“以安百姓”的从政思想等,并对这几组概念进行了梳理、分析、对比和论证,认为柏拉图更多是以“智”构建一种客观的形而上的真实,而孔子是以“德”追求人类社会的规范和礼制,二者最终的目的都不排除想从伦理角度为人类社会带来一种秩序与和平。

詹文杰教授还从“教”与“行”的角度切入,列举了希腊的“七艺”教育,将“七艺”与柏拉图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再以柏拉图“洞穴”的比喻论证柏拉图教育的启蒙作用,认为其教育目的是将人从蒙昧状态提升出来。他以《周礼》的“六艺”简要对比希腊的“七艺”,以呈现两种教育功能和方式的异同。

在提问环节,詹文杰教授结合希腊经典的文本,细致耐心地解答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观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灵魂观的异同等问题。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加强中西文明互鉴是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任务,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将继续以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校内外师生呈现更好的学术盛宴。


Baidu
taptap亚洲点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