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下午,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第五十三期在第二文科楼404多功能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邀请的主讲嘉宾为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雷恩海教授,讲座由程国赋教授主持。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王富鹏教授、点点手机版app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等不同专业的师生到场聆听。
雷恩海教授
雷恩海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以卞孝萱先生的治学方法为线索,以先生博大系统的研究成果为实例,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建立多学科视野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雷教授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结合现代学术研究不断专业细化的状况,聚焦学界呼吁学科融合的趋势,重点强调了融合历史、哲学等相关学科,仍然是文学研究中解决前沿与复杂课题的有效方式。他强调,传统的文学研究往往局限于文本本身,而忽视了历史、哲学等相关学科的交融与互证。通过文史互证的研究方法,学者们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理解框架,从而深入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讲座现场
在持续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雷教授聚焦当代学术名家卞孝萱先生学术生涯中的继承与创新,以卞先生多领域代表性研究成果为脉络,尤其是先生于年谱之学、文集整理、撰写文学家评论等领域如何运用多学科知见的大量实例,向听众全面展示了卞孝萱先生专通结合、文史兼治的治学方法。
雷教授结合卞孝萱先生编撰《刘禹锡年谱》《刘禹锡评传》《元稹年谱》《六朝文学丛书》《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等著作的具体实例,条分缕析地展示了卞先生广博与专精兼备的研究特色,并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述了卞先生在多种文献材料的穷尽式蒐集基础上,如何融汇运用文史结合、以史证文、点面结合、知人论世等治学方式,推动了众多研究领域的创新、开拓与发展。
在讲座现场互动环节,在场师生向雷教授请教了如何进一步继承前辈学者治学方法与治学精神等问题。雷教授在详细解答后总结道,前辈学人的智慧与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弥显其珍贵。我们应当立足当下,再思考学科融合这一新理念背后的深远传承与发展方向。
程国赋教授
程国赋教授在总结时表达了对雷恩海教授的感谢。他指出,雷恩海教授的学术视野开阔,对唐代诗文、小说、唐代历史非常熟悉、了解,在此基础上继承老一辈学者的治学方法,强调融会贯通。在今天看来,文史结合、以文证史、专通结合的传统研究方法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刘师培、陈寅恪、王国维、邓之诚、卞孝萱等众多前辈学者的治学方法值得我们加以重视与学习。程国赋教授鼓励在场学人,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博识而通专的广阔学术视野,探索学科融合的更多可能性,在更为多元的研究领域中获得更多成长与收获。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