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周四)下午,由点点手机版app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第五十四期在第二文科楼404多功能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邀请的主讲嘉宾为早稻田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中国古籍文化研究所所长岡崎由美教授。讲座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程国赋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点点手机版app、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的近百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参加。
岡崎由美教授曾于2023年4月在点点手机版app文学院开设题为《江户时代的中华文化爱好》的主题讲座,着重介绍了江户时代见于文学、艺术、音乐、戏剧、庭院设计等各种文化中的中国题材与中国形象。本次讲座,岡崎教授将话题聚焦于江户时代对中国俗文学的接受,由日本古代绘画中出现的中国人物入题,以文学作品、图像、音乐、古籍版本等多种珍贵资料和生动丰富的例证,从流播途径、接受层次、本土化、后世影响等四个层面进行分析,挖掘江户时代对中国俗文学的接受及其本土化进程,尤其是中国俗文学对日本本土文学类型的深远影响。
岡崎教授指出,江户时期持续的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俗文学在此时段的传播途径及其特异性。长崎港是江户时期接受中国文化的前沿地区,尤其是中国人居留地长崎唐馆,更是成为商贸之外,中国语言、习俗、艺术、思想等文化在日传播的重要场域。在唐话学习热潮的推波下,江户时期的日本各阶层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在江户时代中后期,日本城市平民文化逐渐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俗文学从而获得了更为热烈的欢迎与关注。
岡崎教授从单纯进口中国原著、刊刻“和刻本”、出版日译本等三个层次,对江户时期日本如何接受并逐渐深入理解中国俗文学进行了剖析。在阐述江户时期日译本特质时,她集中对以“演义”为名的演义志传小说日译本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俗文学在江户时期的流行情况及翻译出版热潮。
中国俗文学的大量流入与翻译促进了江户时期的文学创作。对中国俗文学进行换骨脱胎式的“翻案”正是这一时期中国俗文学在日本土化的突出成果。岡崎教授以中国白话小说与日本物语文学等材料进行对比,尤其是《桃花扇》对《生写朝顔話》《朝颜日记》等日本文学、说书、演剧等多种艺术样式的直接影响逐一进行分析。
中国俗文学的流播与接受,究竟对江户时期的文学与文化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呢?岡崎教授深入地讲解了“草双纸”“读本”此类由江户时代受到中国小说的影响而形成的文学类型。在流行程度上,《水浒传》是江户时期最为流行的中国俗文学作品,从丰富多样的日译本,到借《水浒传》之名进行的《本朝水浒传》《倾城水浒传》《忠臣水浒传》《南总里见八犬传》等再创作,再到艺术性极高的曲亭马琴编、葛饰北斋绘制的《新编水浒画传》,乃至新近上映的日本电影《八犬传》,岡崎教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其广阔的视野,全面地展现了江户时期中国俗文学的传播特征与深远影响,并结合她的研究专长,进一步讲授了江户时期对中国明清音乐的多方面接受与保存。
讲座最后,岡崎教授总结指出,中国俗文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由于海禁政策的影响,江户时代日本人首先以文献的形式接触到中国的小说与戏曲,“阅读”文本是江户时期日本人接触中国文化最常见的主要方式。这也表明在日本江户时期的文学作品、绘画、音乐、表演中,一定留存着更多值得研究探索的宝贵遗存。在场师生就江户时代小说国译与通俗的区别、读本文化、江户时代图像文化等相关话题与岡崎教授进行了交流。
讲座结束后,程国赋教授首先表达了对岡崎由美教授的感谢,他指出,岡崎教授的这次讲座视野开阔,材料丰富,图文并茂,角度独到,她列举《水浒传》《三国演义》《桃花扇》《西厢记》等俗文学作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考察江户时代中国俗文学对日本文化和文学的深远影响,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化的研究,需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应对域内外相关历史、文学、艺术等多种材料进行全面地掌握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