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由点点手机版app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中华文化传承传播名家讲坛”第五十八期在第一文科楼2楼中厅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的主讲嘉宾为四川大学王兆鹏教授,讲座由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程国赋教授主持,吸引了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点点手机版app、华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师生70多人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王兆鹏教授先引述了元宇宙的概念,继而提出了“诗词元宇宙”的新兴理念。他将中国古典诗词以虚拟仿真化的方式再现诗词意境,一共分为“镜头感欣赏”“再写脚本”“创意构建”三个部分,由此构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词情境。在构建元宇宙从过程中,重点不仅是理解意义,更要想象和还原情境。用“一句一镜头,一诗(词)一电影”的方法来欣赏诗词,即将每首诗当作电影脚本一样来进行诗词可视化。
王兆鹏以孟浩然的《春晓》为例进行了可视化分析,指出在建构元宇宙的时候,需要通过文本分析和客观历史事实,对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补充,完善其意象情境。元宇宙是生活中真实场景的再现,比如在《春晓》的视觉化中,读者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春天的画面,创造出逼真的场景,以此表达出诗词中的季节感与作者对生命的感受。此外,王兆鹏还分析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望庐山瀑布》,指出了这两首诗歌与《春晓》可视化的不同之处,以此说明有具体历史背景的诗词应该如何进行可视化,如何用镜头的切换来表达画面。在此部分,王兆鹏给现场师生播放了使用集梦APP和剪映APP制作而成的视频。
接着,王兆鹏简要概述了VR技术的发展历程、分类与应用,提出虚拟现实的三大特色“交互性”“沉浸感”和“想象力”,与诗词所具有的文学特性高度相似,所以搭建诗词元宇宙的设计具有可行性。然后,王教授以他与四川旅游学院合作的《望庐山瀑布》视频为案例,讲解了元宇宙制作的完整路线:元宇宙制作是以虚幻引擎为基础,先根据诗词的背景与其特点展现真实的场景,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光学、人物建模、粒子等效果,然后导入Adobe Premiere Pro进行序列项目的剪辑,最后使用Touch Designer进行全景视频合成。
讲座最后,王兆鹏指出,数字化技术对古典文学和古典诗词的传播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穿越历史,与古人对话,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境,还原诗人的创作场景。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的文学元宇宙不再只是一种想象,而能够变为现实。
本次讲座是首届“数字人文与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的第一场讲座,也是岭南数字人文讲座第十八期。程国赋教授表示,通过诗词元宇宙的场景构建,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当代古代文学研究视野,同时也使我们对古代诗词的理解更加全面且具体。